就在今日(9月8日),国家医保局最新公布了第三批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
在本次第三批公布统一编码的耗材中,总共包含了5266种医用耗材,分为17大类,涉及了752607个规格型号,其中不乏美敦力、强生、雅培、BD、鱼跃等多家知名械企。
经过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整理发现,与前两批公布统一编码耗材相同,第三批名单中也依然是骨科材料类的医用耗材占比较大,数量为2207种。其次是基础卫生材料类医用耗材,总数为1111种。
第三批医用耗材统一编码的公布后,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大批医用耗材正式拥有了自己了“身份证”。
事实上,作为已经上线的四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中难度最大的一项,由于医用耗材的规格型号种类庞杂,医用耗材编码的分类可达到千万条。
根据医用耗材学科、用途、部位、功能,形成了17个一级分类(学科、品类),176个二级分类(用途、品目),1073个三级分类(部位、功能、品种)进行整理融合后,截止到目前为止,系统已经归纳划分出了百万条编码。
医保医用耗材编码分5个部分共20位,通过大写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按特定顺序排列表示。其中第1部分是耗材标识码,第2部分是分类码,第3部分是通用名码,第4部分是产品特征码,第5部分是生产企业码。
耗材统一编码“一品一码”之后,医械购销过程中的招标、采购以及支付都能够正常的使用,在方便了医保管理的同时,也是省去了企业的负担。
另一方面,医用耗材统一编码的推进对于控制耗材虚高价格和规范耗材市场都很有大的帮助。不同名称但同类的产品分到一组之后,就可以对产品做比对,能够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的改善此前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导致的厂家乱定价的市场乱象。
不仅如此,由医用耗材统一编码串联起招标、采购、支付全流程信息联动监管后,医保对医用耗材市场集中统一管理,无疑也将直接踢出一批购销利益链中涉及灰色收入的参与者。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医用耗材市场已达到了千亿级的规模,但由于“小、散、乱”的市场分布及现状,仍然使得我国的耗材市场竞争力不足。
回顾此前大型的带量采购的中标结果中能发现,中标的大头仍然比较倾向于大型进口品牌。并且,在超大幅度的价格跳水后,经销商往往也会对中标的国产企业产生怀疑。
如此低的利润之下,产品质量能否得到保证?进口品牌、国产品牌同台竞技,是否公平?
此后的招标工作中,只要是统一编码的耗材就可以认为是同一种产品,再根据一致性评价结果判断,无论是进口产品还是国产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之后,在招标时的价格也将一视同仁。
早在今年的6月末,山西省太原市就发布文件表示,自7月1日起,带量采购中没有新的医保编码的相关耗材,医保将不予支付。
无独有偶,7月下旬,广州市医保局也发布文件称,要在统一医用耗材编码之下,建立医用耗材采购专家库。按照公平公正、专业为主、个人自愿的原则,建立涵盖临床、医保、管理等不同专业类别的医用耗材采购专家库。
专家库专家参与医用耗材采购咨询、评审、谈判等相关业务。医疗机构联合开展议价采购时,可申请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代表联合体开展价格谈判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依照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公开发言表示,下一步医保将考虑把各级药监管理部门注册、备案的单独收费医用耗材都纳入到编码库内,凡是产品信息不按照统一的分类和编码进入医保系统的,以后就不能在全国各省和国家平台上进行招采,也不可以进行医保的支付。
可以说,随着医用耗材编码库的逐渐完备,医用耗材市场的透明化和规范性正在越来越高。
毫无疑问的是,随着慢慢的变多地区医用耗材统一编码的全面实施,国家一直在推进的全国性集采全方面开展的难度也将会逐渐变小......